新昌县红十字会成功打造首批国家级红十字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并承接浙江省社会应急力量培训体系试点,围绕“完善课程、建强师资、形成机制”三大目标,深度融合人道救助、应急救援与生命教育,从课程、队伍、机制协同发力,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昌经验”。




一、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根基,筑牢培训“软支撑”
编撰完善培训大纲,统一规范教学。紧贴新昌山地救援实际,组织专家力量编撰并持续迭代《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山地培训大纲》。目前已在全省试用,为山地救援培训提供了统一的“教学蓝本”。开发山地搜救慕课,拓展培训边界。开发400题山地搜救理论题库、15门标准化课件、10门标准化慕课,覆盖地形图识别和导航、救援装备使用规范、人工场地救援技能、野外环境搜救技能等核心领域。课程采用视频、案例等多元形式,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举办实地培训,提升培训实效。在丰富理论资源的同时,开展山地搜救实地培训班,通过“理论+实操”的模式,让学员锤炼技能,提升实效。2024年5月、2025年9月举办全省性山地搜救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取证86人。
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打造专业教学“主力军”
建立专家库,引入“最强大脑”。 聘请行业权威,组建专业化培训专家库,依托专家团队优势,持续更新培训内容体系,将最前沿的救援知识、核心技术与实战案例融入教学。目前,已与多位领域专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强化内部培养,夯实本土力量。着力加强内部师资培养,通过常态化培训、实战演练和教学研讨,以练代学、以研促教持续提升内部师资的理论授课、实操指导和应急处置能力。2024年11月成功举办全省山地搜救师资培训班;今年以来,已组织内部集训2次、外部培训5人次,队伍能力显著增强,已构建起“外聘专家+内部师资”的立体化师资格局。
三、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实现培训“可持续”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体系。建立“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科室协同、救援队执行”的四级责任体系。通过细化任务清单,形成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保障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强化资金保障,筑牢运行根基。通过争取上级拨款、社会募集和财政专项等渠道,累计筹措资金超过25万元。其中,确保培训基地无偿使用并保障年度财政投入不少于5万元。完善培训工作体系,打造全流程闭环管理。训前精准规划,确保科学有序,训中强化互动与考核,确保学员“真学、真会、真能用”,合格率不低于90%;训后建档跟踪,形成评估闭环,为课程优化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