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省委、市委相继动员和部署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市红十字会坚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组织和谋划实施多项特色活动。现推出“越地红人•博爱先锋”专栏,刊登红十字领域的好人好事,供大家学习。
当青春的价值得到升华时,人生便有了沉甸甸的质感。近日,来自柯桥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辅警易海龙经过约4小时的采集后,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成为柯桥公安首例、全市第45例、全省第818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一位“从不缺席”的献血者
初见易海龙,94年出生的他并不高大,一张硬朗冷峻的脸庞透露出青春的无畏。2014年12月,怀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部队退伍后的他如愿选择加入警队,成为巡特警大队的一员。多年来,易海龙一直坚守在安保维稳、应急处突的第一线,“刻苦奋进”、“刚毅勇猛”,是同事们为他贴上的标签。而鲜为人知的是,私底下的他却有着一颗温暖而善良的心。
在部队时,因为一次集体献血活动让易海龙深受触动。怀着献血救人的善意,此后进行公益献血成为他每年的“必修课”。如今,这一善举他已坚持十年。
2018年,在一次献血过程中,易海龙偶然看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海报,得知移植造血干细胞是治疗白血病等多种血液顽症、为患者带去生存希望的有效手段,一直热衷公益的他仿佛看到了新大陆,毫不犹豫的登记写下自己的名字。“当时也没有多考虑,只想如果有能力,就应该多去帮助别人。”易海龙说。
一道“不后悔”的选择题
随着登记信息载入中华骨髓库,每年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都会向易海龙询问是否坚持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意愿,而易海龙的回答总是肯定的。
据了解,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的概率为万分之一到四百分之一,几率十分微小。很多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并未想到这种几率真正会降临到自己身上,易海龙也不例外。
2022年7月初,一通来自绍兴市柯桥区红十字会的电话让易海龙既紧张又兴奋。“真像中了彩票一样,没想到能够匹配成功。”易海龙直呼幸运。
按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要求,随后,易海龙进行了体检等前期准备工作。为保证捐献的质量,那段时间,易海龙在日常饮食、工作生活中都格外小心,生怕发生任何一点意外,所幸所有流程都按部就班的顺利完成。
一趟“肩负使命”的旅程
前不久,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易海龙启程前往浙江省中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一到医院,为让“沉睡”的造血干细胞激活进入人体的外周血中,易海龙每天都需要打两针动员剂,直至采集开始前,就这样易海龙一连打了9针动员剂。伴随动员剂的注入,易海龙身体逐渐出现骨关节酸痛、全身肌肉胀痛等连带反应,但他从不抱怨,每天坚持熬了过来。
随着最后一针动员剂的注入,采集正式开始。躺在采集台上的易海龙,两只手臂插着针管,一支抽取,一支输回,血液经过血细胞分离机,缓慢地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经过约4个小时的采集,终于成功采集到了24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随后,被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被立即转送并移植到了一位白血病患者的体内。
采集结束后,易海龙被要求继续留院观察。当晚,易海龙还收到了一封由受捐患者手写的感谢信,信中表达了对易海龙由衷的感谢。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能够尽我微薄的力量,让他有第二次生命,这是我义不容辞该做的事。”眼前的易海龙话语依旧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