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借助数字化手段积极推进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今年5月,“绍红捐赠”应用作为浙江省红十字会首批“揭榜挂帅”项目,被选定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项目在全省红十字系统推广。8月,“绍红捐赠”迭代升级为“浙里博爱”上架“浙里办”,进入省级数字化改革跑道,并已进入试运行状态。目前,“浙里博爱”被省委改革办纳入8月重点应用建设清单,入选绍兴市数据深度开发利用优秀产品集。
今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成立市委杜旭亮副书记亲任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及市委改革办、市红十字会主要领导任副组长、20余部门参加的协同专班,在“绍红捐赠”基础上专题研究构建“浙里博爱”应用,全力打造“发现爱心、培育爱心、实现爱心”综合服务平台,为加快我市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汇聚爱的力量!
“浙里博爱”应用围绕“三救、三献”核心业务,深入打造捐赠救助、志愿服务、生命守护、生命接力四大子场景,首期多跨协同15家部门单位,汇聚19类爱心服务,打造智能集成、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博爱服务大平台。
上线试运行以来,平均每日访问量达1000余人次,吸引群众参与各项爱心服务31247人次,线上捐赠资金量达273.3万元,救助资金达345.4万元,帮助困难人群6231人次,参与新增爱心积分6595分,爱心服务综合好评率达95.87%。
一、需求分析
传统的人道资源动员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社会动员氛围不浓。爱心动员过度依赖行政手段,社会爱心力量实现途径单一,正向激励力度不足。二是公益力量集成不够。公益部门和组织各自为战,形式单一片面,缺少多路爱心服务归集,贯穿全生命链服务的统一机制。三是管理服务效率不高。缺少高效精准、智能化申报、一体化审核的线上数字化公益平台。四是捐赠救助公开不足。捐赠款物去向采用人工公示,未能全过程及时、客观、公开,社会对公益组织的公信力仍存质疑。
二、场景建设
1. 任务拆解。围绕“培育社会爱心力量,助力打造最有爱的城市”建设总目标,根据四大重大需求导向,明确捐赠救助、志愿服务、生命守护、生命接力4项一级任务;拆解资金捐赠、物资捐赠、闲置赠与、志愿活动找队伍、报名活动、捐献造干、捐献器官等19 项爱心服务事项,再逐级细化形成每一类爱心事项一站式服务流程。
2. 业务协同。充分依托全省IRS数字资源系统,多跨协同大数据局、财政、发改、民政、宣传部等15家单位部门,协同推进财政实时电子发票、发改征信积分以及民政救助申请资格审定等66项数源协同事项,提高救助审批工作精准度和效率,同时进一步关注IRS一体化智能化资源共享平台,挖掘更多多跨部门与应用。
3.功能集成。一是打造“爱心大脑”数字驾驶舱,通过积分体系设计、数据实时抓取,创新以量化指标形式,直观的展示城市爱心力量培育情况,支持每一个指标深挖到最细颗粒数据,构成以爱心值量化的指标体系,展示浙里博爱的应用成效。二是精准细化分类服务群体,地图引导、勋章任务智能引导推荐爱心服务类目。三是设8类爱心勋章和9个博爱身份等级。内容既包括赠与闲置物资的点滴微爱,也涵盖了参与器官(遗体)捐献等的生命大爱。系统智能识别身份,自动记录历史捐赠、献血记录等公益足迹,根据爱心积分规则建立会员爱心画像,展示爱心足迹。四是建设“市县镇村”四级权限管理架构,设立一体化线上审批工作机制,推进捐赠救助工作效能。
三、改革突破
1. 手续办理“由繁至简”,实现办事更顺心。应用流程再造方法,梳理业务数源需求,依托全省IRS数字资源平台,实现审核一体推进,有效缓解申请救助手续和审核工作繁琐繁重问题。各项业务申请流程和受理时间均减少50%以上,切实减少申报材料、办事流程、受理时间,提高管理服务效率。
2. 信息公开“由慢转快”,实现捐救更安心。针对捐赠救助信息公开不及时、追溯难问题,在线捐款电子证书、电子发票全流程实时生成,并以即时信息推送、受助者反馈等方式,实现项目进展、款物动态及公益足迹100%实时追溯,确保每一项善举有迹可循,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信度。
3. 部门协同“由散到聚”,实现服务更暖心。实现多部门部门一键登录、多跨协同,推动服务共展、流量共用、业务共推、荣誉共享,打通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市发改等15个部门(单位)数据壁垒,解决救助政策分散、捐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升服务加速度。同时,构建“市县镇村”四级一体化运转机制,物资、人力通过平台通达基层,基层群众真正实现足不出户享受服务。
4. 群众参与“由少及多”,实现政府更省心。通过公益事项大集成,公益力量大集结,为爱心善举获取更多褒奖政策,倡扬“有德者有得”的社会新风尚,持续激发群众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