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生命如花,向阳而生”入选绍兴新时代文明实践案例

       市红十字会“生命如花,向阳而生”入选绍兴新时代文明实践案例,现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背景由来
       器官捐献,是指在生命不可逆转时,捐献器官帮助走在生命边缘的患者重获新生、光明。
       遗体(组织)捐献,是指在身故后,捐献遗体用于医学教学科研工作,推动医学事业发展,捐献角膜使患者重见光明。
       这些捐献者,用无私大爱奉献社会,帮助他人,弘扬着社会正能量。然而,因为传统孝道观念、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使得捐献家庭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心理压力,同时捐献家庭也面临着子幼待养、老弱待赡等问题。因此,市红十字会提出“生命关爱”行动,让捐献家庭奉献爱心的同时,能得到暖心的关怀,真诚的尊敬。同时通过大爱传递,根植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实践过程
       一、建队伍,强服务。建立生命阳光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通过发挥余力、优势互补的形式,依靠广大志愿者开展人道领域工作,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是慰藉捐献家庭,做有温度的服务。对需要精神关怀的捐献家庭,采用定期与即时相结合的方式慰问,通过陪伴沟通、倾听引导等方式,让捐献家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二是优化捐献流程,做有质量的服务。依托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平台实现“最多跑一次”服务,对智能手机使用困难的群体,通过电话指导、上门服务等方式打通捐献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丰富公益活动,做有品质的服务。以公益行、座谈会等为活动载体,汲取专业知识,活跃团队氛围,增强凝聚力,提升服务能力水平,致力于做有品质的捐献知识传播。
       二、建阵地,强宣传。一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志愿服务队工作站,搭建面向群众的窗口,集宣传、服务、培训于一体,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和多领域宣传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建立“生命礼赞”场所,设置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无语良师”纪念碑,提供固定场所对无私进行器官遗体捐献者进行瞻仰,为捐献家庭提供缅怀追思,在清明节,组织志愿者、群众参加现场缅怀纪念活动,动员社会通过“网上纪念堂”志哀、“云端献花”等活动,共同缅怀纪念无私的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将移风易俗的理念根植于心,树立良好的社会新风尚。三是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等地设立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工作站,宣传弘扬大爱奉献的精神,传递珍爱生命的理念,推动捐献事业发展。
       三、建机制,强关怀。一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设立人道关怀专项资金,开展人道帮扶工作。对捐献家庭开展捐献成功后的即时慰问和清明节时的后续慰问,在节日之时带去人道关怀。二是设立“小桔灯”关爱项目,积极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资助器官捐献家庭孩子助学,改善就学条件、帮助增强学习信心。三是开展“你留下爱,我帮你行孝”活动,给捐献家庭中的老人提供关怀和帮助,助力这些特殊家庭的老人“老有所养”。

       取得成效
       截止目前,全市累计10226人志愿登记成为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实现器官捐献115例,遗体捐献86例,角膜捐献114例。经过协同推进、不断努力,“生命关爱“行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涌现出众多“好人”,如:器官捐献群体入选“最美绍兴人”,器官捐献者何赛军获评“中国好人榜”(我市首位生前登记后实施捐献,并捐献器官最多者),器官捐献者孙宸家庭获得绍兴市市长奖,何毓哲家庭获新昌县县长特别奖,李德学和王秋林两个家庭获嵊州市市长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洁获中国好人榜提名和绍兴市十大杰出青年等。他们的无私奉献奏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他们崇高的奉献精神,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下步打算
      发展阵地。依托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契机,在村、社区逐步建立器官、遗体(组织)登记服务站,建立志愿队,做优服务,提升人道温度。
      夯实礼敬。依托陵园建成“生命礼敬”场所,表达对捐献者的无限崇敬,并倡导群众志愿登记成为捐献者,使得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引领新时代价值取向。
      优化项目。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命关爱”行动,筹集对捐献家庭的关爱资金,通过集聚资源、优势互补,增强人道关怀,促进移风易俗理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