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红十字会,市医疗红工委、市学校红工委、市志愿者工委:
绍兴市红十字会
2020年3月31日
绍兴市红十字会2020年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保护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为主线,以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为目标,以“改革攻坚年”为抓手,为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更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持。
主要目标是:全市新增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率达3%以上;新增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率达0.3%以上;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450人,流失率、反悔率分别控制在25%、12%以下;年度募集社会捐赠款物(按户籍人口)保持在全市三年平均捐赠额以上。全市公共场所AED新增配置100台。
具体做好“五个坚持”:
(一)坚持深化主题教育,推进改革落地落实
1.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终身课题,持续加强红十字会党组织建设,巩固教育成果,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打造“清廉红会”。
2.深化“改革推进年”活动。巩固群团改革成果,完善专兼挂相结合的领导体制,优化机关内部结构,提高组织运行效能。推动已建县级红十字会党组提升工作水平,指导有条件的红十字基层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建立党组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涉民涉企和基层办理事项以及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推行“网上办”“掌上办”。
3.积极参与市域治理。围绕“高水平打造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市”目标,集聚广大会员、志愿者力量,把红十字工作融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礼堂,助推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坚持工作下沉、力量下移,探索市和区、县(市)红十字服务中心(基地)、乡镇(街道)红十字服务站(所)和村(社区)红十字服务点(室)建设。总结评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组织开展“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
4.推进“阳光红会”建设。依法建立并有效运行监事会,争取所有区、县(市)在换届期间建立监事会,配备专职副监事长。加强重要项目监督管理,严格实施阳光红会“七项制度”(公告、公示、反馈、报告、监督、审计、自律),让一切捐赠救助在阳光下运作,持续狠抓过程公开,主动接受第三方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
(二)坚持聚焦服务中心,发挥人道助手作用
5.持续投入新冠疫情防疫工作。发动广大会员、志愿者和工作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工作专班化机制和24小时带班值守制。加强捐赠款物分类管理、加快物资拨发进度,确保捐赠款物使用规范透明。组织开展“致敬逆行 感恩天使”人道关爱慰问,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结对社区开展联防联控活动。挖掘红十字基层一线先进典型和踊跃奉献爱心的单位(人士),广泛宣传弘扬。
6.持续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开展“深化‘三服务’,助推红十字下乡助企进村”活动,推动干部下基层调研,确保“三服务”落到实处。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化爱心企业、社区、农村联系结对制度,推动走贫访寒活动。
7.持续夯实红十字基层基础。推进《新时代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启动化新时代“博爱家园”建设,探索在“两新”组织和大型国企、爱心企业建立红十字组织。全市着力培育打造一批“博爱家园”,规范完善基层“自筹、县收、镇管、村用”的博爱基金运行管理模式,各区、县(市)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博爱基金项目。推进会员和志愿者报名、器官(遗体)捐献、救护培训报名教学等“线下”、“线上”同步登记。按照“一地一品”的要求,打造若干可看、可听、可学,群众得实惠的基层工作品牌。
8.持续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民生实事工作。全市配置不少于100台,确保公共场所AED配置民生实事“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强化AED智能化管理,落实设点单位检查和第三方巡检的共同管理机制;加强社会普及和宣传,提高AED知晓度和操作技能掌握率。在政府主导配置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参与方式”,鼓励企业、爱心人士通过捐赠等方式拓宽 AED 筹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小区自筹经费开展标准化配置,并统一纳入 AED 管理系统。
(三)坚持“‘救’在身边”,做优生命关爱文章
9. 强化应急备灾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交流合作,强化经常性演练,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实战救援能力。修订完善《绍兴市红十字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响应和全市协同机制。加强与应急管理局的沟通协调,争取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探索虚拟备灾储备模式,与爱心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初步形成一套合作机制,开源节流做实备灾工作。
10.全面提升人道救助实力。持续推动博爱项目品牌建设,强化项目宣传。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创新发展腾讯99公益日等网络筹资渠道,建立固定捐赠人资源库,强化经常性沟通联系,建立优质贴心反馈服务机制,构建社会化筹资机制。加强对口支援协作,开展好助学结对、助困帮扶等工作。
11.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充分发挥各大基地的作用,将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与学生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以及安全生产、职业培训相结合,推动救护培训向重点人群、薄弱环节延伸覆盖,组织参与各类体育赛事保障。要结合“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主题日,突出公益性宣传和培训,持续创新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化、师资精英化、课件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绍兴模式。探索4A景区救护站建设。
12.规范“三献”工作管理。严把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入库质量关,控制初筛反悔率、再动员流失率。要打造“三献”工作站点升级版,鼓励有条件的市级医疗机构申报建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爱心采集工作室。鼓励条件成熟的区、县(市)独立开展人体器官协调见证工作。加强红会专职协调员、医院兼职协调员和生命关爱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加强捐献爱心人士困难帮扶,推行器官捐献困难家庭孩子助学联动机制。推动捐献登记信息与居民电子健康医保卡数据共享。重点建设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生命礼敬”绿色生态葬园区。
(四)坚持抓紧抓牢主体,壮大红十字事业力量
13. 提升工作者、会员和志愿者素质。要传承“让别人奉献,红十字人首先奉献”的优良传统,推动红十字会员、工作者和志愿者素质提升,加强红十字干部思想锤炼、党性锻炼、作风砺炼,打造素质过硬、本领全面、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红十字干部团队。
14. 增强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力。加快建立多样化、基地化、规范化、品牌化的优化保障机制,提升志愿者“自我管理、自我运转”能力。要注重红会特色,重点扶持人道关怀、生命关爱、应急救护、义务诊疗等志愿服务品牌。积极探索创新志愿服务“互联网+”管理模式,搭建志愿服务供需线上线下对接平台,让志愿服务管理进入规范、便捷的信息化时代。
15. 推进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抓好教师成人会员和青少年会员入会登记、动态管理,增强会员意识,争创省级红十字示范校、达标校。组织全市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红十字知识竞赛,做好探索人道法项目在有关试点学校的实施,开展好“博爱公益行”主题活动。要根据“健康绍兴”工作计划,推进职高学生救护员取证培训;组织高校学子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
(五)坚持主动唱好声音,助力正能量宣传
16. 加大人道主题宣传力度。要坚持唱好声音,聚正能量,发挥“媒体+”作用,围绕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99公益日”等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制作红十字特色视频、广播等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推进公益宣传,扩大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大力选树和宣传红十字感动人物及其事迹,推荐参与各级“最美人物”评选,助推社会风尚向善向美。
17. 着力构筑大宣传格局。加强媒体沟通,强化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密切与理事单位沟通,共同做好红十字宣传工作。结合“文化下乡”活动,推动红十字宣传文化传播工作。争取将红十字知识传播、生命安全教育、应急救护培训列入党校主体班次、市民学校课程计划。
18. 主动开展人道交流。加快“走出去、请进来”步伐,积极参与长三角红十字系统区域合作和各类国际交流活动,深化与相关部门、兄弟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主动学习先进省市红十字工作经验,构建开放式、社会化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