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要求,坚持党建引领,以改革为导向,以基层为基础,以创新为手段,以示范为引领,突出职责下放、资源下沉、人员下移,让“三救三献”牢牢扎根基层,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为推进市域治理、发展新时代红十字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目标:从2020年开始,通过三年努力,红十字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规范和提升,区、县(市)党组不断完善,党组书记和班子队伍配齐配强,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和志愿服务团队党组织创新突破。围绕打造新时代“博爱家园”,市区建设一个融合救灾救助、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捐献和器官(遗体)捐献登记服务、志愿服务、人道传播等于一体的区域性红十字服务中心;各区、县(市)打造一个县级红十字服务基地;有条件的乡镇(街道)特别是中心镇,打造若干红十字服务站(点);在人口集聚较多的村(社区)探索建立红十字服务点(室)。全市村(社区)建会率达到40%以上;成人会员达到常住人口数的2%。各地涌现一批红十字工作带头人和志愿服务骨干力量。根据各地实际,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工作体系和服务管理制度。按照“一地一品”的要求,打造若干可看、可听、可学,群众得实惠的基层工作品牌。
工作重点:一是打造一批红十字服务阵地。根据“1+6+N”模式,市本级和区县市共建区域性红十字服务中心,力争成为人道资源集聚地、生命大爱展示地、人道关怀服务地、救援救灾储备地、应急救护培训地。各区、县(市)依托当地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建设红十字服务阵地,融救护培训场所、生命教育体验馆、会员或志愿者工作室、人道救助点、博爱超市和书屋等。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建设若干红十字服务站(点),推动红十字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基层落地,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人道服务和真情关爱。二是组建一批专业化服务队伍。注重人道特色,坚持质量优先,重点围绕应急救援、生命关爱、应急救护、义务诊疗、心理关怀等,打造专业化、规范化、多样化的服务队伍;培育一支有爱心、有专长、有能力、有公德的骨干队伍,建设一批骨干人员工作室。确保每个区、县(市)打造1支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并建立党组织;每个区、县(市)组建特色志愿队3支以上,每支志愿队注册志愿者20名以上,有条件的志愿服务团队建立党组织。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也要积极组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三是构筑一批体系化服务机制。要根据《红十字会法》和章程规定,规范基层组织运行,形成体系化、常态化的服务机制。对于基层红十字组织,简化组织架构,确保专人负责,注重红十字精神和“三救三献”职能的宣传和传播。坚持力量下沉、活动就近、服务便民原则,利用当地红十字服务基地,常态化开展人道惠民生活动,确保“周周有声音、月月有主题”。建立服务清单,结对帮扶、项目公开和志愿人员褒奖等制度,以服务落地落实展示基层组织生命力、感召力。四是培育一批品牌化服务项目。巩固基层组织建设成果,重点提高村(社区)建会率,在若干村(社区)形成一批规范有序、公开透明的博爱基金。大力发展不同类型基层服务项目,探索在“两新”组织和大型国企、爱心企业建立红十字组织;积极发展成人会员,增强会员意识,优化会员服务。坚持“组织+阵地+队伍+制度”,做到组织有网络、队伍有阵地、制度有保障,形成特色鲜明的人道服务品牌,涌现一批红十字领域优秀基层组织和市域治理优秀服务项目。
保障措施:一是加强领导。要争取将红十字工作纳入市域治理的重要内容,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提供政策和措施保障,特别要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协调配合,加强理事单位和兄弟部门支持,整合各方优势,形成合力。重视激发基层活力,发挥广大会员、志愿者积极性,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二是落实责任。市红会将根据目标要求,将三年计划分解到每一年度,逐项分解任务,到人到岗,层层抓落实。根据各地实际,将建立联系、督导制度,每半年通报工作进度,及时跟进反馈,并作为年度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确保责任落实。三是确保成效。要围绕参与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重视以“三救三献”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组织强不强”的衡量标准,确保把一项一项工作抓下去,一抓到底、持之以恒、抓出成效,确保通过三年时间,让绍兴基层组织在新时代展现新风采、打造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