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绍兴晚报》:肾源、眼角膜、骨髓……多少人在苦苦等待

  “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就像中彩票,但我市一位志愿者却奇迹般地和武汉一位患白血病的孩子高配成功,并可能成为我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本周一,这位叫严梁宇的上虞农民在市红十字会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省中医院做捐献前的准备。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我市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招募工作始于2003年,到目前为止已有千余捐献志愿者的资料进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浙江分库。而对同样极为稀缺的器官捐献则鲜有志愿者报名,市红十字会有关人士介绍,到目前为止,只有几位市民报名遗体捐赠,报名器官捐赠的还没有。专家介绍,器官来源短缺已成世界难题。

  18岁小伙患了尿毒症,父亲为他捐了一个肾

  “肾源很紧张,去年我们近百个透析病人,只有3个去浙医做了肾移植手术。”市人民医院血透中心陈主任介绍,其中有一个18岁的小伙子,是父亲为他捐的肾。

  肾移植是对尿毒症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肾源稀缺则让医院无能为力,多年来医院对肾源也讳莫如深。但随着2006年7月《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颁行,对器官来源合法化作了严格规定,要求取肾必须经当事人或其委托人签字同意,此后肾源愈发紧张,“移植的越来越少,所以透析的越来越多。”陈主任说,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愿意捐肾的人很少很少。

  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治医师富琳岩介绍,浙医肾内科中心主任在给他们讲课时曾经介绍,因为缺少社会捐赠,现在亲属、夫妻之间捐赠的多起来了,但妻子给丈夫捐肾的多,少见丈夫给妻子捐的,同时,父母给子女捐的多,子女给父母捐的少。

  陈主任介绍,肾源少,除了观念的问题,手术对取肾时间也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是尸体肾,最好在心脏停止跳动后15分钟内将肾取出,经过处理后,可低温保存24小时。

  眼角膜捐献,绍兴报名的志愿者已有几十人

  眼角膜移植是使盲人复明的重要手段,据悉,整个浙江省有2万多名角膜病致盲者需要角膜移植,但眼角膜库存为零。本报去年底曾报道过有市民欲在身后捐献角膜帮人复明的消息,浙江防盲指导中心眼角膜义务劝捐员朱强荣介绍说,绍兴地区和他联系欲登记捐献角膜的大概有几十个人,但捐献成功的目前还没有。

  4月1日下午,新昌一名24岁的女大学生王贤芳被鞭炮炸伤的眼睛,在保守治疗无效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她把眼角膜捐了出来,使贵州一个33岁的男子重见光明。朱强荣介绍,今年1月至今,经他的手,就有8个志愿者将自己的角膜捐献了出来。同肾移植相比,角膜捐献对时间要求相对低一点,一般心跳停止后夏天六七个小时,冬天12个小时内都可以。“我们一般要求病人快要停止心跳之前让其亲属马上联系我们。”

  朱强荣介绍,由于个人精力有限,他已把登记表放到网上了,有意向的市民可登陆“同怀网”,点击角膜捐献栏,下载报名表格,填好后寄给他。同时注明委托执行人,以便在志愿者故世时及时通知医院。

  朱强荣表示,在自己不需要的时候,让自己的器官在别人的身上“重生”是一种善举,他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做器官捐赠志愿者,同时希望在绍兴招募劝捐员。(记者 钟宏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