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新昌县红十字会积极配合文明县城创建工作,采取五项措施抓好红十字“生命关爱工程”:
一、创新宣传模式,倡导红十字精神。通过政府网络平台、新昌信息港、志愿者群等现代宣传媒介向市民全面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器官(遗体)捐献的基本常识,树立崇尚科学的意识,倡导“奉献自己,造福人类”的红十字精神。
二、开展专题活动,进行重点突破。利用“5•8世界红十字日”纪念活动,在新世纪广场开展“奉献爱心•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专题活动,组织红十字志愿者开展现场劝募,进行重点突破。活动共发放造血干细胞、器官(遗体)捐献宣传资料2500份,18位爱心人士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三、持久作战,不怕难、不休息。
从年初一月起,县红十字会每周五、日派一名工作人员跟随市中心血站从事造血干细胞、器官(遗体)捐献的宣传、登记服务工作。不怕难、不休息,发扬持久作战精神。
四、宣传典型,推动事业发展。
我会志愿者袁正林虽然是一名下岗工人,但是非常热心助人,已无偿献血34次,献血小板24次,为无偿献血做志愿服务400多小时,7年前就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5月8日,他又和妻子在县红十字会填写了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书。袁师傅“我奉献•我快乐”的精神正体现了我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因此,我会在《今日新昌》上做了专题报道,结合“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以树立典型人物,现身说法的方式,向人民群众宣传红十字精神,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
五、渗透基层,营造关爱大环境。
造血干细胞、器官(遗体)的成功捐献,需要家庭成员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的理解关爱。县红十字会积极利用刚建立的镇级红十字会、学校红十字会等基层组织,举办红十字知识讲座,张贴红十字知识图画,开辟红十字宣传专栏,开展红十字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把造血干细胞、器官(遗体)捐献的常识渗透到社会基层的角角落落,营造生命关爱大环境。
截至目前,共有46位热心市民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6位爱心人士填写了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