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供需对接求实效 服务百姓惠民生

  

绍兴市红十字“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服务项目工作纪实

  为进一步延伸红十字工作领域,拓展红十字社会影响力,搭建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平台,建立“学雷锋、促文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2014年市红十字会面向社会推出了绍兴市红十字“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服务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在市区建立10个红十字“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面向基地服务群体提供常态化、专业化、菜单式的志愿服务。项目作为2014年市红十字会“5.8”系列重要活动之一正式推出以来,深受基地欢迎,截止目前,40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走遍10个基地,开展服务12场次,包括文艺演出、免费理发、敬老祝寿、亲情陪护、义诊服务、家电维修、推拿足浴近十个基地自己“点单”的志愿服务项目让近千名群众受益。

  一、联系走访、摸清需求,拟定项目实施方案。

  为顺利推进红十字“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服务项目,项目组制定了基地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相关志愿者在会主要领导的带领下,逐一走访10个基地,真实了解各基地所需要的服务项目,并结合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各基地的规模、现状和困难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根据走访了解的情况,针对各基地所需要的文艺表演、义诊服务、理发服务等项目,组建了以市老干部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为主要力量,社会志愿者为必要补充的绍兴市红十字“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项目组,并根据实际制定了事先预约、项目对接、相互协商、务求实效的服务机制,确保每个基地志愿服务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上门”对接、“菜单”服务,创新项目实施模式。

  为避免志愿服务“一阵风”、“一窝蜂”,真正把红十字人的关爱带给基地的服务对象。项目组根据“菜单式服务、常态化管理”的项目实施原则,专门设计制作了一份包含免费理发、义诊、文艺演出、面点服务、心理咨询、亲情陪护、日常打扫、小家电维修等八个志愿服务类别的“菜单”,让服务对象对自己需要的服务进行勾选,如果还有其他的要求,也可以直接反映在菜单上。通过“你点我供”的方式,开展长期志愿服务。“菜单式”志愿服务破解志愿服务供需脱节、服务盲目无序等问题,让红十字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更为有效贴心服务。

  三、组建队伍、充实内容,强化项目服务保障。

  “菜单式”志愿服务对项目实施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项目组的志愿者在项目实施前期一个一个的走访基地,了解每个基地所需要的服务项目。然后根据需求,进行所需服务项目分类,对已有如医疗服务、文艺演出、亲情陪护等服务项目建立服务小组,对缺失的服务项目,通过社会化招募志愿者,组建服务队。目前来自柯桥的8203爱心发廊、沈园堂足疗中心、香寨盲人推拿、绍兴市水务集团等爱心企业及具有一技之长的爱心个人纷纷加入到项目中来,让基地志愿服务项目更加多元、日趋专业。

  四、反馈联络、收集建议,提升项目实施质量。

  从5月6日项目实施以来,40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走遍10个基地,并根据的基地的实际需求,多次到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受益群众近千人次,每到一个基地都深受服务对象的欢迎和好评。为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对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评价及对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组专门制作了一张基地志愿服务评价表,在每次基地服务结束后,请基地负责人对服务作出评价并提出好的建议,以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能。

  回顾绍兴市红十字“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服务项目实施半年多来,之所以取得了项目预期的成效主要是因为:

  1、实现了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基地、实施“你点我供”的“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很多志愿活动过量服务,而有些需要志愿服务的却没有志愿者参与的现状,破解了“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志愿服务长效化开展平台缺失的难题。这一新型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是红十字组织在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志愿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常态化的有效形式,使得红十字志愿服务的项目也由此得到有效扩展。

  2、充分发挥了红十字组织的志愿服务网络优势。通过走访对接、宣传发动,整合资源,充分激发了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和社会爱心企业的工作热情。26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和各高校红十字组织的积极参与,并通过他们影响了更多的社会爱心企业积极参与到项目的实施中来,使得红十字“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项目更具红十字特色。

  3、充分吸引了媒体的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红十字“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服务项目的推出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大反响,目前已有包括中央级、省级和市级等多家媒体作了相应报道。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一方面使唱响了红十字好声音、传播了红十字正能量,另一方面也使得更多的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一同加入到这项公益活动中来。

  4、充分展示了志愿者和爱心市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服务项目的成功实施,一方面得益于会领导的重视和各基地负责人的紧密配合,更重要的得益于社会爱心企业和红十字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特别是一批老干部红十字公德志愿者,他们不计报酬,不求回报的投入成为了项目顺利推进的“助力器”。